【法律人有话说】——#辱母案#孰是孰非谁来判?
【法律人有话说】第一期:辱母案
#法律人有话说#案件背景:
#辱母案#发生于2016年4月14日,被告人于欢在母亲苏银霞和自己被11名催债人长达一小时的侮辱后,情急之下用水果刀刺伤了4人。其中被刺中的杜志浩自行驾车就医,却因失血过多休克死亡。
苏银霞因为企业纠纷欠下大量外债,无奈只能求助于高利贷的饮鸩止渴。而后杜志浩为首的催债人催债时对苏银霞采用了排泄物侮辱、当面裸露下体等侮辱手段催债,当地警方却以并未动手而没有制止,因此于欢为了保护自己的母亲痛下杀手。
#法律人有话说#讨论点:
各位同学们,在此案中有诸多疑点和可以讨论的地方,请大家以法律人的视角和普通人的情感来分析案件,说出自己的看法,运用学过的知识来发声,可为于欢,可为苏银霞,可为杜志浩,也可以为被欠债的企业发声,欢迎同学们在#法律人有话说#版块畅所欲言,互相讨论!
#法律人有话说#参与方式:
1.仔细阅读版块案例,点开#法律人有话说#版块进行讨论。
2. 参与的同时可以支持自己认可的言论方案,评论或点赞,最优秀的发言人会在第二天被公示为x月x日法律专业新闻发言人,并被授予荣誉证书哦
3.希望大家文明讨论,积极参与,学以致用,和优秀的人一起成长!
法律是平等的,执法的人却良莠不齐。所以遇到事情干就对了。
这些人为什么不发配边疆
余欢案从发生到现在一直是热点。首先当地执法人执法存在很大的漏洞,恶性催债事件历来存在,执法人没有制止(言语上制止算个屁)这是他们的失职,应当撤职。
第二余欢杀人了,从法律的层面看属于故意杀人罪,而其杀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杀人,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母亲不受耻辱。我并不认为每个人看到那个保护自己半生的母亲在自己的眼前受到欺负与耻辱可以做到心无波澜,这是对一个人心理上的极大摧残。我认为应当减刑。此外我觉得法律太过残酷与客观,应等设计一个新的法律。比如:侮辱罪(学法制史还是有帮助的),抽象概念的法律漏洞会很大,不过法律是人制定的,人既然是人,就有它的人性所在。法律是维护正义公平,保护弱者的。
个人认为高利贷本来不受法律保护,杜等人非法拘禁限制人身自由,侵犯人身自由权,企图实施强奸,侮辱女性罪,于只能算是防伪过当罪。
换做任何人 催款人侮辱在先,警方也以未动手为由没有及时制止,于欢才拿刀刺伤他人,倘若任由催款人侮辱 后续被伤害的人可能是于欢母亲。
求评论第一贴#妈妈我想对你说#讨个留言评论谢谢
法律总是滞后于良知与道德,这是个关键点
案件讲述不全面,于欢是在母亲受辱之后实施犯罪行为,不是在母亲受辱的时候;被害人受伤之后,在就医的途中和别人发生纠纷,耽误了治疗时间,导致流血过多而死亡。所以我无法对一件不符合事实的案件发表评论。
杜等人侵犯人生自由,且警方因未动手而没有制止,才有于的杀人,若连警方都不能保护到于,只有于自己保护自己了
法律是维护正义的,所以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三思!
公平和正义的较量,法律应倾向于正义,我们都不是冷血
赞
学法律前和法律后都觉得现在国内的执法部门有些人太可恨了!!!在位不谋其事!
好多地方黑社会凌驾于法律之上 平民百姓报警是解决不了事情的 也只是走走过程问问话而已 过后黑社会更会变本加厉的恐吓威胁甚至围殴你 只有出了人命 网络舆论狂刷之后 事情兜不住了 有关部门不得已了才会去查去管
综观“辱母案”始终,如果要从法治、公平公正公开和人人平等的角度来说,首先,法治环境落后于公民的法律意识。这主要体现在,公民要求依法治国,而当地政府却不依法治国。如果依法治国的话,它就不会成为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就不会…;其次,公民的诉求特别是法律事实或事件的正义性得不到伸张和支持。这就是要求政府要依法办事,即合法的主张给予支持并予以保护,非法的坚决予以取缔。当地政府做到了吗?最后,具体到司法机关,如果说这帮人参差不齐,这是个事实,但是,事实却不能证明他们不懂法、不知法,如果让不懂法不知法的人去执法这算是什么?如果公务人员的法律水平都不如公民的法律意识,请问:他是怎么混进政府部门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于欢案案发后,第一时间内于欢乐母子被关进法律的笼子,于欢并被判处无期徒刑。这又是什么在搞鬼?于欢案经煤体报道后,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和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于欢得到改判为有期徒刑五年。是高院法官水平高于中院法官的水平吗?不是,是有一只黑手在干予。随着案情的发展,于欢案背后的黑手一个个被纠一出,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及其保护伞浮出水面并被追究刑事责任。这充分说明:当地政府动用公权力,暴力干涉司法审判,违法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追究他们的刑事法律责任,从严从重处罚是他们应得的。
法无禁止即可为,这就是一个漏洞
学法律的时候老师不是告诉我们法律要保护弱者吗?这个时候怎么就不保护了呢?
法律也要讲究情理!眼看着母亲被侮辱,警方的不作为,不仅是于欢,我觉得这事放在任何一个有孝心的儿子身上,都是难以忍受的。中华民族以孝为先,法官在审理此案过程中,除了要考虑法律,还应考虑孝道和情理。
从整个司法过程来看,这个案件最后的判决很大程度上受了外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导致最终的审判。这是为什么?值得深思啊。
- 刷新
- 返回顶部
共有帖子数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