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是门技术活,这样提问课堂更高效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课堂教学提问,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倘若没有提问,学生限于知识不足而不能提出问题,就会对自己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使学习中遇见“疑难”也不认为是“问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问是很重要的环节。


    课堂提问现状



    现实教学中,存在大量无效提问
    提问无关痛痒,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喜欢提出“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表面看来,学生兴致勃发,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

    实际上,这样的提问非常简单,没有多少思考的余地,对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是无甚益处的。


    经典案例展示



    不夸张的说,问题问的好,课堂精彩不会少。高质量的提问打造高段位的课堂。既然提问如此重要,让我们一起看看关于提问的优秀案例吧!


    著名特级老师袁卫星老师在讲《祝福》一课时,袁老师首先在黑板上写了“祥林嫂死了!”这一行字,感叹号写得很夸张,上面如一把匕首,下面似滴着鲜血。


    1、抛出问题


    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地死了。一个人死,无非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自然死亡,二是意外死亡,三是自杀,四是他杀。


    那么,你们认为祥林嫂属于哪一种死亡呢?”


    2、引起兴趣


    学生感到很新奇,于是交头接耳,开始互相讨论。


    3、引起思考


    袁老师没有打断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他们足够的思考时间。大概过了十来分钟,袁老师问:“有结论的同学站起来说一说。”


    4、表达观点
    学生一说:“这还用说,肯定是他杀。”


    袁老师接着他的话提出质疑:“是他杀?那么,谁是凶手呢?”然后他在黑板上写下“谁是凶手”四个字。


    学生二说:“鲁四老爷呗!”
    学生三说:“还有四婶。”
    学生四说:“柳妈也是的。”
    学生五说:“卫老婆子多少也沾点儿边。”
    学生六说:“还有祥林嫂的婆家人。”
    学生七说:“我看‘我’也脱不了干系。”
    同学们大笑,学生七解释道: “我这个‘我’可是带引号的,你们别瞎笑。”大家再次大笑。
    学生八总结道:“总之,鲁镇的一群人都是凶手!”


    5、进一步阐述


    袁老师也笑了:“鲁镇人统统是凶手?我看你们得说说理由。”


    学生九说:“鲁四老爷肯定是凶手。祥林嫂初到鲁镇的时候,他皱了皱眉,讨厌她是一个寡妇,祥林嫂被婆家抢回,他一句‘可恶!然而……’多少带了点支持的味道。祥林嫂再到鲁镇,他说她‘败坏风俗’‘不干不净’,祝福时不让她沾手;就是祥林嫂死了,他还骂她是个‘谬种’。他在精神上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了死路。”


    学生十说:“鲁四老爷还有一个帮凶,那就是四婶。”


    学生十一说:“我赞成。‘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一声喝令,把祥林嫂在死亡边缘挣扎的勇气和希望都给粉碎了。”


    学生十四说:“祥林嫂的婆家人也是杀人犯。他们强迫祥林嫂改嫁,改变了她的命运。”


    学生十五说:“柳妈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让她害怕,把她推向了恐怖的深渊。”


    6、广纳言论,鼓励不同声音


    袁老师看了看大家,问道:“有没有不同意见?”


    学生十六说:“我觉得柳妈不是凶手。因为她自己也和祥林嫂一样,是鲁四老爷家的帮工,阶级出身决定她的阶级意识,她不会残害祥林嫂的。”


    学生十七反驳道:“那她为什么要讲阴司的故事给祥林嫂听,还给祥林嫂出‘捐门槛’的馊主意呢?”


    学生十八解释道:“讲故事是因为她自己也相信;出主意则完全出于善意。”


    这时,学生十九突然发言道: “老师,我认为祥林嫂不是他杀,而是自杀!”此话一出,同学们一片哗然。


    袁老师笑道:“杀出程咬金来了。好,你说说你的观点。”


    学生十九振振有词地讲道:“如果当初祥林嫂不从婆家逃出来,是不是也就不会改嫁?”


    学生二十立刻反驳,“我认为还是会被迫改嫁。就是不改嫁,也会被虐待而死。”


    学生十九又抬出自己的理由,“那她再到鲁镇之后,鲁四老爷家还是收留她的,不让她沾手祝福,她不沾手就是了,她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学生二十一也反驳,“这不是心理承受能力差与不差的问题,这是精神打击,比肉体折磨更痛苦!


    学生十九还在强辩,“捐门槛也是她自己要去捐的。”


    学生二十二说:“不捐门槛她会更痛苦。”


    学生十九还是不服,“那她沦为乞丐,也可以到鲁镇以外的地方去呀,幸许李镇、王镇什么的,还能让她谋到一份帮工呢!”


    学生二十三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李镇会有李四老爷,王镇就会有王四老爷,她到哪里都一样。”经过一番激烈辩论,学生十九开始处于下风。


    7、引导启发


    这时,袁老师做了一个停住的手势,启发性地说道:“请你们打住。这其实已经牵涉到小说的一个重要问题——当时的社会环境,你们说是不是?”


    学生齐声回答:“是。”


    袁老师继续启发大家的思维,“请大家把小说开头的两小节齐读一遍,想一想当时是怎样的一个社会环境。”


    学生认真读过后纷纷发表看法:
    学生二十四说:“当时是辛亥革命以后。”
    学生二十五说:“文中说‘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我想是有深意的。”


    袁老师抓住机会,问道:“什么深意?”


    学生二十五继续说:“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祈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而制作‘福社’的却是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她们‘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劳动。”


    袁老师夸奖道:“不错,说得很好。女人除了劳动,当时还要受到‘三权’的统治,这‘三权’就是,神权、族权、夫权。女子有‘七出’,也就是说七种被丈夫休弃的理由。无子当然是一条,生重病也是一条。你看,这是多么可怕的遭遇!这样看来,祥林嫂之死是被杀是毫无疑问了,不知道刚才那位同学还有没有意见?”他笑着看了看学生十九。


    学生十九害羞地摇摇头。

    此时,袁老师话锋一转,“可是,元凶——我是说元凶——到底是谁?大家认真地思考一下。”


    学生二十八说:“是封建礼教。”


    袁老师鼓励性地问道:“为什么?”


    学生二十八说:“正因为有了封建礼教,鲁四老爷才会那么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地逼迫祥林嫂。”
    学生二十九说:“也正是因为有了封建礼教,柳妈才会在不知不觉中用迷信思想把祥林嫂往悬崖边推了一把。”
    学生三十说:“还是因为有了封建礼教,祥林嫂才会一直挣脱不了命运的绞索。”


    至此,袁老师开始自然而然地讲述《祝福》所要表达的主题——礼教杀人!


    1楼2018-05-21 12:32:29
    (1)
    回复
  • 沙发上发

    22018-05-21
    (0)
    回复(0)
  • 刷新
  • 返回顶部

共有帖子数1

ad